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党团工会>>学校工会>>师德建设>>文章管理
为师之道
录入者: 李明 来源: 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7年01月06日

为师之道

李明

中国教育报201715

(作者:李明,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明道、信道,就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

    古人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教师明道、信道,就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业追求,立德树人贵在保持本色、以身作则,以德立身、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其职业操守是最高的标准。正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德立身,就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真正敬畏职业,不断强化职业责任,端正职业态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最大的爱留在三尺讲台,把最真的情撒在半亩方田,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同时,要积极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成为学生精神的领航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学会做人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教师如果专业知识不扎实,教学必然沉闷无味、教之无效,学生必然消极失望、学之失趣。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勇于练好基本功。以德立学,就要闻道在先,先受教育,主动加强自身建设,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因时而进中获得有形的翅膀,成为专业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的学识高低与知识存量的多少成正比,而知识存量的多少取决于求学的深度、厚度和宽度,也取决于是否长期向学,是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教师唯有以德立学,方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使命所在,为师之道重在追求真理、以德施教,淡漠名利、无私奉献。教师是一个良心活,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也不是谁想做就可以做好的。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勤劳无悔的超越和奉献;没有敷衍塞责的懈怠和应付,只有全身投入的严谨和热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豪情和壮举,只有踏踏实实的琐碎和坚守。以德施教,就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同时,树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简约平和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状态,时时为工作而想,处处为工作而思,事事为育人而谋,认真履职践责,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来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学识智慧来激励学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师之道既是一个自我成长之道,又是一个立德树人之道。为师之道就要充满教育情怀,秉持教育梦想,恪守师道尊严,真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