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塑造德能兼备的优秀学子
-省武高开展“十一五”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心理教育策略的研究》研讨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项育人工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其中我国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高中生占其总数的19%。他们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情绪过激、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这些心理行为问题是客观事实,概括起来主要存在着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上述情况,我校一直以来对心理教育十分重视,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我们全校领导老师都有共识: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减少上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并且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育工作,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我校申报了这一课题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心理教育的策略得到优化,由平面式转为立体式。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创设和谐校园文化。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实战经验更为丰富。
我们通过调研确定的研究内容是:
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如通过BBS留言、心理教育平台(知心姐姐、专题探讨、典型案例栏目)、校园电视视频等手段,切实搞好心育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努力达成由单一心育模式向立体心育模式转变的目标。同时在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探究多渠道心育策略。心理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根据我校对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的实际问题(见附件),拟侧重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研究:
1、分析学生心理现状,确定心理教育的研究主题。
高一阶段:引导学生愉快学习、愉快生活,关爱生命,珍惜生活 ;
高二阶段:辅导学生在青春期正确处理男女生关系,和谐相处;
高三阶段:引导学生应对学习焦虑,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增强自信;
也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存在问题的需要,确定一个主要问题作为研究的方向开展循环探究。
2、借助信息技术优势,优化心理教育的实施策略
3、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构建心理教育的评价体系
我们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论证准备阶段(06年2月-07年2月):开展各种调研:调查表、课题组成员交流座谈、师生个别和小范围交流等,确立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轮探究阶段(07年3月-08年2月):班主任及心育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现状,围绕三个目标及内容中的最重要的一个为突破口,设计各项教育活动,注重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深化探究阶段(08年3月-09年2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跟踪调查、反思总结,确定深化探究的方案,就某一个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循环探究,巩固成效。
目前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并进入到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09年3月-现在),对前两个阶段的循环探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总结反思,使得自己本阶段的总结形成一个小型的循环研究报告。同时继续开展研讨活动,交流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展示和推广。
本学期我们已经完成了五节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讨课,并一一进行了录像及交流活动,为了使得我们后阶段的研究工作更加的深入,我校特地邀请了
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市电教馆以及武进区电教馆的专家领导来校进行专门的指导。专家们对高二(5)班苏峰老师展示的一堂《一路上有你》,以教育学生互相宽容、、理解、关爱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了点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徐晓梅主任还对全校教师就如何深化本课题的研究、如何做好后阶段的结题工作、如何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专门的讲座,领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专家们的点评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学生一届一届地在变化,我们肩负着教书的重大责任,但是我们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育人的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培养出既身心健康又学识渊博的栋梁之材为己任,才能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心理课题开放式主题班会
现场点评
现场研讨
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为全体教师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