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存真创文明校园 提质增效谋优质发展
——省武高迎接常州市级文明校园调研督查的工作汇报
2018年,省武高迎来发展新机遇。特别是常州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立德树人的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力求高品位创建,力促高品质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努力收获新成果。现将创建工作作三方面简要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46年,占地130亩,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传统名校,20世纪80年代,成为省内知名的重点中学;“九?五”期间,荣升国家级示范高中;跨入新世纪,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37个班级,学生人数18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具有高级职称119人,硕士学历(含在读)6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区“五级梯队”等名优教师92人。学校曾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常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常州市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省市级以上荣誉。
二、创建工作重点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突出了创建 “文明校园六好标准”,并通过各种途径,各类媒体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推进民主管理新机制。
校级班子聚合力。今年暑期,学校党政班子再次进行调整,力量得到加强,队伍更加年轻,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事业心进一步增强。中层队伍强执行。开展新一轮中层民主竞聘,出台改进行政作风的具体措施,出台民主评议干部的系列制度,邀请专家培训强化中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中层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执行意识等显著增强,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党建工作铸品牌。学校党委打造“求实“党建品牌,规范”三会一课“等基础工作,创新主题教育和党日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民主管理出新招。党政工联席例会定决策,重效率,讲民主。完善条线管理与级部管理,实现管理扁平化。顺利实施全员岗位竞聘,保障全体教师的工作权利。出台”三重一大“等民主决策制度和教职工各类管理制度,依法办学,科学管理进一步落到实处。推进三级三维学生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提振学风。设立校长信箱,学校开放日,开展“大走访”畅通师生、家校等沟通渠道;完善家委会,开设家长讲堂,形成育人合力。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品格提升新特色。
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表现在:一是氛围上营造。通过在校园醒目处、文化长廊、教室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八礼四仪等内容,让师生们熟知;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团课,主题班会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理解。二是活动中渗透。利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线上线下开展爱国主义,法制教育,经典诵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是课程里体现。通过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让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品格提升打造德育新特色。继打造生命教育德育特色后,学校成功申报“弘扬公朴精神,传承院士品质,培育优秀公民”常州市级品格提升工程,以此打造德育新亮点。推进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宿舍等评价体系的完善实现德育制度化,学生评价多元化;推进科技节、体育健康节、文化艺术节等实现德育系列化;推进“十八岁成人仪式”,青春励志行等活动实现德育精品化;依托“徐红芬名师工作室”活动实现德育专业化;推进系列主题班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实现德育课程化。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视。学校设立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强化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建设工作,完善了个别心理辅导室、集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等心理疏导设施,常态化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和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网络知识大赛等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健康人格。
(三)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构建文明校园新网络。
宣传多渠道。组织设计如“八礼四仪”、“中国梦”等不同主题的板报、橱窗等,定期评比展示;充分利用走廊、墙壁、文化墙等载体,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发挥“道德讲堂”,“武高之声”广播台、校报《省武高》、校刊《风帆》和团队教室、校史馆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加强“求实”校园网建设和微信公众号建设,打造对内对外宣传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
活动有阵地。学生工作有阵地。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自管会均有专门活动场所和宣传阵地。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原有的 “模联”、“风帆文学社”等精品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社团20余个,每周开展,全员参与,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书香校园有抓手。教室设立书柜,定期更新图书,开展读书交流,组织参加写作大赛,校园书香氛围浓郁。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师德师能新高地。
完善机制铸师魂。学校每年开展师德建设月主题活动,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认真落实师德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订并完善师德考核办法,通过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教师提升师德水平;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通过“学生评老师”、“家长评老师”等多元评价方式来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坚持定期开设 “道德讲堂”,树身边典型,讲同行感人故事激发教师敬业爱岗、奉献课堂;坚持开展“老师,我为你感动”等系列征文,通过学生视角来发现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营造良好的师德风尚。
多措并举强师能。一是课改强师能。学校贯彻“真教真学”的教学理念,扎实推进“智慧课堂”改革,依托课改落实教学常规督查,深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推进课改过关考核,全面构筑师能提升平台。二是科研提师能。充分利用英语、生物省级课程基地打造名优教师团队,依托“张国良名师工作室”“秦亚平名师工作室”等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利用成功申报的两项省级课题,多项市、区级课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三是架梯育名师。制定教师专业三年成长规划,重视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出台名优教师培养方案,积极为广大教师创设良好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努力打造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名优教师队伍。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新功效。
多年来,学校积极打造“求实”文化,秉承“笃道求实、成己达人”的校训和“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求实创新、科研兴校”的学校精神,践行“求实存真,固本强基”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享受幸福”的办学愿景,提出了“办富有国际视野和校本特色的优质高中”的办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学校强化“三风”建设。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学生三级自主管理为形式,促进三风建设;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校园文明。加强爱校教育。通过参观校史馆、观看校庆专题片等让学生了解学校;通过学唱校歌、聆听校友讲座、开展 “传承蒋华良院士品质”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传播志愿文化。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公朴”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校园一张靓丽的名片,高考服务、爱心助困、义卖援疆,龙城志愿者服务驿站、爱心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
(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凸显环境育人新格局
凸显环境育人。学校尽管建设年代早,基础设施略显陈旧,但能精心做好教学设施规划管理使用,校园教学、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场所布局合理、整洁有序。精致做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错落有致,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组织开展“随手拍”等方式记录校园四季美景,引导师生发现美、欣赏美;组织开展“环保卫士”“节约好公民”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保护美,创造美。
重视安全教育。学校始终绷紧安全教育之弦,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定期组织逃生演练,不断增强学生的交通文明和社会公德等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坚持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定期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文化环境、交通秩序、饮食卫生整治等活动,努力为师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
三、创建主要成效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依托创建努力促进学校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办学质量有新突破。2018年高考我校实现了新突破:与2017届相比,2018届高考文化类本一达线增加80人,增长率47.1%,增长率位居常州大市高中首位;与三年前入学情况相比,2018届学生中考成绩进入武进区前1500名(区本一录取人数)134人,高考增至250人,高中三年提升率为86.6%;文理科分别有一位学生进入武进区文科前50名(中考武进区排名695名),武进区理科前30名(中考武进区排名709名)。
师生发展有新态势。一年来,我们有夭勤等2位老师获市、区级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芮宏军、陆亚平等2位老师获常州大市高中物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王凤等15位老师获武进区高中评优课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陆田森老师主持的常州市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且获得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物理教研组等三个教研组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研组。陆亚平、顾唯安、徐长兵等一批老师获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省市级荣誉。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联赛、江苏省“苏教国际杯”作文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我校有近百位学生获一、二等奖。朱颖、范文源2位同学还荣获常州市华英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获奖级别,还是获奖等级,都创了近年最好成绩。
学校发展有新机遇。去年,我校83届杰出校友蒋华良先生成功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消息传遍常武大地,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武进区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到我校调研,区领导明确表示要把武高的发展放在全区的教育发展大局中来考虑,全力支持学校各类创新举措,全力支持学校优化师资结构,全力支持学校发展必须的资金和措施保障。可以说,学校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而且根据武进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按照区教育科学布局和统一规划,学校将于明年整体搬迁至西太湖,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创建文明校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市、区文明办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对标改进,勇于创新对标提升,为学校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