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装备督导
学籍管理
教师教育
科普学堂
课务查询
李公朴研究
 
>>党团工会>>学校工会>>教工之家>>文章管理
面对课改,我们怎么办?
录入者: 原创 来源: 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3年01月12日

面对课改,我们怎么办?

---宋海永副校长在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13年前,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概念和“教育走向生本”的判断,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并写出了相关的书和文章。郭思乐教授是生本教育的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同时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什么是生本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原理是坚信生命神奇的蕴含,因此,教育的基本动力是依靠学习者的天性和潜能,教育的功能指向激扬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自身的成长,帮助人自主学习。生本教育强调以生为本,重心放在学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教师不是拉动学生前进的纤夫,而是生命的牧者。生本教育提出“教皈依学”的教学观,从2001年开始,提出所谓教学三步曲:“课前先学,课上小组交流、班级交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体现的不仅仅是策略,而是教育这件事情的本质,这是教育的本质的回归。

生本教育是一种体现新课程改革法方向的、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因此,我们学校学习生本教育,不是仅仅在形式上模仿某校或某人,而要在其本质和精髓上,结合教师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运用教育智慧,探索和打造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为此,作为全校教师的动员和发动,我们必须仔细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不要改?

答案大家都知道。杨校长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课堂教学不改则不进,改则通!

首先这是新课程的需要。我省2005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们经常听到“新课改”这个词。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课程改革的中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抓手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与以前相比,我们究竟改了什么?我们发现课时多了,但是我们的进度依然很紧,甚至更紧!我们还发现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要学习,越来越不会学习,成绩就是上不来。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老师感到疲惫和无奈,别人说我们倦怠了!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并且要彻底的变革。

其次,这更是我校具体情况的需要。我校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标兵多了起来,我们与标兵的距离渐远了,而我们的追兵在赶超我们。在各级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或是师能大练兵中,我们教师取得的成绩一直都在兄弟学校前列,但是无论是区教研室的调研还是省市领导的督导,都提到我们课堂沉闷,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不高,缺乏有效的学生活动,这都导致我们课堂效率不高,效果不佳,教学质量的提高缓慢。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你们说我们要不要改?

二、能不能改?

答案也是肯定的,我们能够做到!

第一,我们具有任何学校都没有的最佳师资结构。我们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一点得到了所有到我校调研或是督导专家与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教师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应该成为我们前进和超越的优势,而不能让别人说这是我们的前进中的障碍。只要我们愿意改变观念,愿意积极探索,我们肯定能够做的更好,武高人永不服输的精神会成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第二,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已经听到和看到很多课改成功的示例,山东省高效课堂,广东生本教育,在全国早已轰轰烈烈,现在我们周围很多学校都已经取到了真经。生本教育13年来在全国各地大批实验点实验的结果已经说明,它可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素质发展。这种高质量的优异,不仅表现在结果的非凡上,更表现在其过程并非恶性竞争而是追求真善美的和谐活动的优质上。

生本教育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广州市数学老师邹涛,大约8年前,担任小学34年级的生本课,他的特点是课堂里“不见自我”,第一届学生六年级在区域统测中平均分达到98.9分。人民教育杂志的刘群编辑说,这已经是很高的分数了,很难再提高了。但是到了第二届,邹老师的班创造了99.1分的记录,再后来的一届,99.5分。江苏省丹阳六中的总务主任荆志强,水产专科毕业,曾担任体育教师和校办工厂厂长,目前担任高中数学老师, 63人的大班在当地年前期末考试统测中数学平均分竟然达到146分的(总分160分),超地区最好高中14多分。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在216日观摩了他的高三数学课,我们体会到了生本课堂的震撼。人们说他们是“师神”,但是我们知道“师神”中的 “神”,实际上是学生的神奇,是老师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相信、尊重和依靠学生,把学生生命的全部美好激扬起来而创造的神奇。

“临帖”生本大师,抓住精髓之处,运用我们的智慧,我们坚信有一天我们必然能探索出自己的道路,终有一天我们会“破帖”而出。

三、如何改?

我们都知道课堂改革的艰难,但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但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学习的榜样!我们最担心的是转变的效果,但我们已经有人探索成功。我们不能再等待!在等待中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机遇,我们可能会丢掉我们多年以来努力的一切成果。我们需要立即行动,学校会为本次课堂改革保驾护航全力以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边做边学,边学边改,在行动中不断提高。在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的目标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能力,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夯实基础、加快进度,分层要求,滚动提高”的教学原则,努力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

我们的具体策略在于:

1、更新观念,专家引领。高效生本课堂以“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自主学习;以生为本,小组合作,注重差异,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为基本原则,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走出去”,到课改先进地区观摩学习,邀请专家“走进来”,面对面交流课改思想,手把手教会教师改革实践。

2、分层推进,骨干先行。建立课堂改革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组织课堂改革骨干力量,先理后文,数学先行。边实践,边学习,边改进,边推广,咬定目标,制定相应的跟进措施,稳扎稳打,三年内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符合我校实情的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的高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3、活动搭台,科研跟进。在探索实践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精心组织各项活动,推进课改健康快速进行。通过实验课观摩、专家点评、阶段研讨、学术沙龙、教学反思、汇报交流、课堂练兵、教学征文等一系列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的实践活动,保障课改推进。通过龙头课题整体引领,微型课题灵活实践,研究成果及时推广等教育科研手段,不断深入开展改革实践。

4、积累资源,滚动发展。导学案是“高效生本课堂”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继续完善导学案的设计、运用与管理。在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做到规范设计与精心编写,合理运用,有序整理,专人管理,三年后完成我校导学案的系统资源库的建设,不再使用其他教辅用书。

附:推荐三个学习网站:

生本教育研究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

郭思乐的博客http://guosile.qzone.qq.com/#

荆志强博客http://{域名已经过期}/dylzjzq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凤苑南路1号 邮编:213100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