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4班 汤桦寅
你看见了吗?在露珠还润着花苞的的那个清晨,有位老人,佝偻着腰身,骑着三轮车艰难前行。
那时已然是初春,瑟瑟的风中还透着些许微凉。他拉了拉身上单薄的衣衫,拢了拢敞开的衣领,继续埋头前行。耳畔,风伴着车子的“咯吱”声逐渐远去……
那年,他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一则一位中学生面临辍学困境的消息。那一晚,他辗转难眠。儿时的经历浮现在眼前,辍学的痛苦历历在目。这一切,都让他无法平静。于是,已经七十四岁高龄的他,决心要捐助寒门学子。尽管自己也生活平困,尽管自己已处于风烛残年,但他依然想凭这双苍老的手,为寒门学子筑起一片天!于是,每天清晨,便多了一个拾荒的老人。凉风在他的脸庞肆虐,他从不说疼;汗水流进了他的双眼,他也只是默默擦去。干瘦的身子,佝偻的腰背,每天都出现在那露水润着花苞的清晨。
为了攒足捐助的学费,他省吃俭用。集市上的白菜叶、烂土豆就是他常吃的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他坚持了十八年。十八年!他几乎没有尝过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对自己,他“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他从不奢求什么,只企盼学子们都能圆了上学梦。如果说学子们是花苞,那么老人的汗水就是滋润花苞的甘露。花开之日,即是梦圆之时!
他,刘盛兰,这位被评选为“中国感动人物”的老人,用余辉照亮了寒门学子前行的路。他的坚毅与勤劳、善良与无私,让我们震撼、敬仰。想到还有那么一群上不起学的孩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浪费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还有什么理由喊苦喊累?
如果把人喻为太阳,那么老人就已经是西落的夕阳,但他却无怨无悔地奉献,就似那夕阳的余辉,映染了半边天!而恰似朝阳的我们,更要懂得奉献,用我们的曙光照亮祖国的一片天!含辛茹苦的老人呐,您要相信:终有一天,汗水浇灌的花朵儿,会开遍祖国的每一片土地!
暮色悄然降临,微风荡漾。
你看见了吗?在余辉浸润着花朵的那个黄昏,有位老人,正骑着他的三轮车,一脚一蹬地,把一个个寒门学子送往圆梦之地……
指导老师: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