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行为规范
一.课前学习规范
1、明确预习目的,养成预习习惯,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树立信心,要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大心理力量,从而保证良好的预习效果。
2、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预习要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3、做好预习笔记,找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要善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4、预习结束后,要在新授课前及时汇报展现预习收获,反映存在问题,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
二.上课学习规范
5、上课前应整理好课本、笔记本及相关材料,铃声一响就保持安静。
6、上课起立时,要挺胸抬头,目光注视老师,做到精神饱满;还礼问候老师时,要声音洪亮,振奋精神;坐下后,要端正坐姿,思想集中。
7、回答提问、发表意见、提出疑问等,应主动举手。
8、发言、提问等,须用普通话高声讲。
9、其他同学交流发言时,须静心倾听,认真思考。
10、老师提出问题后,须自觉看书、思考,或参与同伴讨论。
11、课堂上努力自主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对不明确、不理解的内容须及时提出。
12、老师讲解时,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同时注意查看课本、记笔记。
13、下课前或下课后,应抽时间及时对一堂课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提出,或作好记录。
14、自习课要保持安静,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后学习规范
15、先复习后做作业。作业、练习前要拿出一定时间复习巩固当天学习的有关内容,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强化知识记忆,熟悉例题解答,总结规律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的局部网络。
16、深入思考,独立作业。通过作业要培养自己会动脑的思维能力、勤动脑的习惯意识,在作业中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几种解题方法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不抄袭作业。
17、书写认真、工整,格式正确,步骤规范,力戒杂乱无章。
18、认真纠错,总结提高。作业发现错误,首先要认真研究,从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找明原因,然后记入错题档案,立即改正,并认真反思总结,杜绝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