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启示之一:顺应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
从1911到2011,以辛亥革命为起点,中国刚刚走过的这100年,充满了曲折与艰辛,写下了光荣与梦想。无论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为参照,还是以人类现代化历程为背景,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无不诠释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古老到现代、从危亡到复兴的壮阔进程,其中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启示。
由百年前武昌城楚望台上震惊世界的枪响往前溯,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我们听到鸦片战争英国舰队轰击中国海岸线的隆隆炮声。在此之前,“天朝上国”封闭停滞,被远远甩在“百年锐于千载”的工业革命浪潮后面;在此之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外有列强入侵,内有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苦难。
中国往何处去?太平天国的悲歌,洋务运动的夭折,戊戌变法的幻灭,清末新政的破产,在辛亥革命前近100年的历史演进中,一个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逻辑逐渐显现出来: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就必须顺应现代化这一文明趋势和时代潮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从这个意义上看,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永远是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紫禁城里的皇帝倒下了,大小军阀依然争战不休;头上的辫子虽剪,“脑中的辫子”犹存;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光环,难掩巴黎和会的黑幕……
辛亥革命带来了震撼,也留下了思索。在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唤起民众、激发人民这一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在民族复兴的远景目标下,如何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怎样寻求承载历史使命与现代化理想的现实途径?
90年来,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锻造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奇迹”,迎来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光明前景。从理想到现实,从未竟到已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正在中华大地展现蓬勃生机,五千年文明古国大踏步赶上文明进步潮流。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现代中国的艰难开启,百年中国的历史巨变,如千帆竞渡,又如百川归海,从岁月深处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只有坚定这样的选择,我们才能顺应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时代巨潮仍在激荡,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辛亥革命百年启示之二:呼唤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近一个世纪之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如同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口。
摧枯拉朽的革命,掀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然而,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唤醒,封建痼疾却未能去除;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已经建立,“良政治之建设”却远非坦途。辛亥革命先驱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之精神,树“振兴中华、迎头赶上”之雄心,面对袁氏窃国、军阀割据,干戈扰攘、民生凋敝,却只能感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务须努力”。
谁来赓续辛亥一代开创的伟大事业,唤醒亿万民众,推动社会进程?谁来带领中华民族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怎样引领曲折前行的中国迎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辛亥革命以其伟大的成功与沉痛的失败昭示世人,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各阶层全民族的力量,不能建立起支撑现代化国家理想的制度框架,便无法救斯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以辛亥革命为起点,承续
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震动世界,辛亥革命先驱的“建国梦”已成为现实;当奥运会、世博会接踵而来,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数仁人志士的“强国梦”也正日渐清晰。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的壮丽史诗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最有力的推动者、最可靠的组织者、最坚强的领导者。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当代中国发展壮大、全面进步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中华民族告别屈辱、走向振兴的沧桑巨变,我们将得出这样的历史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来,伟大的祖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惊天动地的奋斗,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百年来的经验证明,现代化不是一个自发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完成。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一个强大的领导核心对于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辛亥革命百年启示之三:探寻符合国情的正确道路
当鸦片战争打破“天朝上国”的自大迷梦,推动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便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矢志不移的求索,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御侮强国之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在辛亥革命前数十年间,各种希望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尝试均告失败。率先发出“振兴中华”呐喊的辛亥革命先驱,以英勇的奋斗与壮烈的牺牲,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民主共和的理念,但却并未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和外国列强侵略,并未能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
世界上不存在可以完全复制而无视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一切现代化之路,必须以符合国情为基本前提。怎样走出“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的困境,结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割据、兵连祸结,真正迎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怎样唤起工农千百万,深入发动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共产党接过辛亥先驱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旗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理想与推进现代化事业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这艘现代化巨轮破浪前行。90年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人在先进理论指导下首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带领人民用28年时间彻底改变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彻底扫清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内忧外患,求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艰辛探索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当代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取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实现经济从贫困落后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条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正是对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正是对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正是对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历史启示的深刻总结,凝结着无数前人的梦想、心血和智慧,展示出中华文明的传承使命、整合智慧与创造活力。这条道路,是后发追赶型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创举,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于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辛亥革命百年来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成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创造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这个古老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路径。
辛亥革命百年启示之四:确立推进发展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