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室学习生态系统建设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红芬

精美的花盆栽不出参天的万年松

 

                     ——普通高中教室学习生态系统建设的探究

 

【文章摘要】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高中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当下班级授课制的模式决定了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教室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空间,因此构建和谐的教室学习生态系统是每个高中德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探索和践行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实践,从三个维度来探究普通高中教室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努力让高中教室成为优质生命的生长场,努力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优雅地成长、自主地发展、和谐的共生。

 

【关键词】

    花盆效应   物态环境   自主管理   精神磁场

 

    精美的花盆里栽不出参天的万年松,这是花盆效应 生态学上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局限性,还要人为地为之创造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花盆内的个体、群体其生态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生态价下跌,一旦离开此小生态环境,个体、群体会失去生存能力。[1]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也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等都容易让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陷入青春的迷惘中,甚至会误入歧途,造成一失足千古恨的悲剧。因此高中德育工作者要远离“花盆效应”,要为高中生创设适合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室学习生态系统,才能让教室这个师生共同的生活空间、师生思想的碰撞场成为优质生命的生长场。在具有和谐生态的教室里,我们才能看见成长,成就生命。

     如何构建教室和谐的学习生态系统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打造优美的物态环境,让学生优雅地成长

    整洁清新、井然有序的优美的物态环境能让学生心情愉悦,让教室的墙壁“说话”,让班级的环境“说话”,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熏陶的教育功能。

1、简淡而又大方的色调

    在低年级学段,学生专注度低,需要用外在的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室布置时需要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而高中生身心日益成熟,他们需要在相对安静的、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所以在高中教室物态环境布置时采用的色调需以深沉的蓝色和富有生机的绿色为主色调。班级励志标语的底色一般应为蓝色,同时各个角落里也应种养一些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绿萝、吊兰和有优雅形态的君子兰等。蓝色和绿色,简淡而又大方,让年轻躁动的心能沉静下来,这样才能静水流深,宁静致远。

2、简洁而又深刻的班训

   班训,是班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班级主流文化价值及全体学生的共同追求,班训是在学生共同商议、民主投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高中教室的班训更多的体现的是学生在志向的确立、人格的塑造、行动的落实等方面的追求。比如“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就是告诫学生要先做有德之人,然后再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是要告诉学生既要胸怀远大理想,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此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等也常成为高中生喜爱的班训。

    除了班训,高中生还会自主商议确定班名、自主设计班徽、班旗、班级公约。简洁的词语、简单的构图,却蕴含着每个班级深刻而有个性的寓意,体现着全体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3、简便而又丰富的功能

   高中教室里除了常规物态环境布置外,还会布置一些简便却又有丰富功能的角落。比如图书角,每个学生自带图书,写好姓名,编好顺序,登记造册,然后让图书自主漂流。一段时间后班内会组织相关的读书报告会,阅读、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比如宣传栏,班级的奖惩、大事要事的发布、优秀作品的展览等,都可以在这里展出。

    总之,高中教室的物态环境布置以简洁、大方、有序为主,不宜用过多的色彩和花哨的布置分散学生地注意力,要让高中生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优雅地生长,从而更好地培育出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

 

二、探索自主管理路径,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自主发展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路径去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1、践行三级三维的自主管理

   三级,即指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面的学生自主管理;三维,即指生活、运动、学习三个维度的学生自主管理。三级三维自主管理遵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强调高中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提升、自主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并有创意地参与到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中来,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如校服款式、食堂饭菜的改进等,真正体现“我的教室我做主”的育人理念。

  2、进行生涯发展的自主规划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他们独立自信,又略显青涩迷惘。而生涯发展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高中生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内驱不足、生涯选择盲目,以至于出现人生道路迷失的现象。人生有规划,青春不迷茫。因此如何帮助高中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进行专业的选择、职业的寻找和事业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生涯自主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以“生涯风车”理论核心的系列生涯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规划自己的人生。

高一年级:开展“生涯认知”教育。我们通过“量表测评”认识自我,通过“今天我当家”认识生活,通过“研学旅行”认识社会。通过生涯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兴趣、潜能、价值取向,建立对自我的全面认知。

高二年级:开展生涯体验教育。开展百行职业体验,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各行各业去体验,从而更好地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选择;开展教室模拟招聘,学生通过设计自己的个人简历、现场投递简历、现场回答招聘老师的问题,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扬长避短。

高三年级:开展生涯抉择教育。开展“我的大学我的梦”目标设定活动,来明确学生的奋斗方向;开设“我的青春我的路”名人讲堂,通过名人讲述他们的青春奋斗史来引领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我的人生我作主”模拟填报志愿,在“跳一跳,摘桃子”的预期目标的激励下,更刻苦地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三、创设温馨的精神磁场,让学生和谐地共生

   高中繁重的学业、沉重的高考压力往往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而如果他们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只有高考、只有激烈的竞争关系,那么很多人会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的会发展到抑郁甚至自杀。今年特殊时期的在线学习,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的不断唠叨学习而选择极端行为的案例不在少数。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在教室里创设温馨的精神磁场,才能让学生和谐地共生。

   1、搭建和谐共生的活动平台

    班主任在营造教室生态时要善于搭建良好的活动平台,让学生苦闷的情绪得以释放、青春的激情得以张扬、出色的才华得以展示。青春诗会、激情朗诵、理性辩论、青春放歌、时事评论、角色扮演等都是很好的教室活动的载体。学习之余,吟诗、作画、歌唱等都会让高中的学习生活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让高中教室除了唐诗宋词、ABCDXYZ等知识的学习外,还能飞出快乐的笑声。

2、创建和谐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很远。高中学习门类众多,知识繁杂,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会让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后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长此以往就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此高中教育要善于创建和谐共生的学习共同体。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指出:教室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而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体成员有机会获得来自环境的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倘如此,学习就会真正发生,并能够有效地达成师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班级的共同体发展目标,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2]

3、构建和谐共生的伙伴关系。

     人们常说,只有教师的自身打开了,才可能有一间教室的辽远。传统的高中教室,是封闭的,是权威的。师生之间,师道尊严、传道受业,教师的权威高高在上,不能挑战。而由于高考的激烈竞争,学生之间更多的是竞争,是冷漠;甚至学科老师之间也由于竞争而关系变得紧张而淡漠。但调查显示,当今时代充满青春活力而又独具个性的高中生更喜欢的是幽默风趣、平等相待、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他们更喜欢生活在自由、开放、多元的环境里生活,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所以,高中教室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创设彼此尊重、自由平等的伙伴关系,这里没有领袖、没有权威,只有相互学习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可以有激烈的争论、也可以有美好的合作。在这样的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没有自卑、没有恐惧,他们可以自由地呼吸、自在地生活。

     

     精美的花盆里栽不出参天的万年松,封闭的冷漠的教室里也听不到生命的拔节生长。高中德育工作者只有遵循高中生身心特点、学习规律,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室学习生态系统,才能让每一间教室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和谐的教室学习生态系统,才能让每一棵树都努力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作者简介】

    徐红芬,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从事德育管理23年,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常州市先进班集体,常州市红旗团支部。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常州市师德模范、常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是武进区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

    联系电话:13775022300  邮编:213161  邮箱:1106208908@{域名已经过期}

 

   

      



[1]、摘自“知行网”的《教育生态学》

 

[2]、博耶尔  《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


附件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603792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古方路818号 邮编:213161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