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方案
发布时间:2017-07-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红芬

第二届武进区名教师工作室方案




工作室领衔人       徐红芬                     

工作室全称     徐红芬名师工作室               

研究项目名称    丰富班级文化  提升核心素养     

研究项目类别       教育类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2017年1月18日               

联系方式          13775022300                 

邮箱地址          1106208908@{域名已经过期}           

 


 一、工作室的定位及目标

 

工作室的定位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示范”。工作室将带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班主任们,共同研究学习,分享智慧得失,编织教育梦想,共建幸福家园。

工作室的目标为“提升专业素养,打造品牌团队。”工作室将成为有思想、有才情、有激情的青年班主任的活动中心,我们将结合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全力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反思与提高。力求经过三年的实践, 让工作室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共同体、发挥作用的辐射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力争锻造一支在全市有影响力的青年班主任团队,打造我市中学德育的品牌。

二、学员培养

1.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2.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3.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对拟招聘的工作室成员的要求和期望

(1)具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爱生,乐于奉献。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班主任;有较丰富的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特色。

(3)有自我发展需求,热爱德育工作,热衷于班级管理的研究,善于反思和提炼。

(4)肯吃苦,善钻研,乐于合作与共享;脚踏实地,静得下心;迎难而上,锲而不舍。能自觉地进行多元化学习,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富有教育智慧和改革创新的激情,具有健康开放的心态,能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能主动地分享合作与贡献智慧;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6)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层次,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

(1)专业成长目标——丰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促使班主任向智慧型、创新型德育工作者方向发展,从而为打造和谐的班集体而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专业发展目标——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科研能力,促使班主任向专家型、研究型德育工作者发展。工作室运行期间,工作室成员力争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转变学员观念、让学员读好书、带好班、做好课题、建好自己的网站、形成个人品牌,凸现“一人一品”。 

一是学习研修。围绕班主任一日工作常规、班主任职责、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组活动设计与组织、和谐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教师权益等方面,领衔人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量,形成系统完善的班主任工作的知识结构。采用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力图走在教育改革的理论前沿。

二是专家引领。工作室将邀请德育专家、优秀班主任开设讲座,同时工作室成员采用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形成专家理论引领,行家改革的实践引领的格局,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断反思,更新观念,提升他们的德育工作水平。

三是研讨引动。工作室将围绕主题开展研究,带着研究问题,分配观察任务、分析学生工作个案,形成观点促进班主任工作。工作室将不定期开展实景观摩的形式,组织工作室成员到其他学校学习取经,到德育基地实地考察,组织观摩优秀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等,博采众长。采取每次活动选择一名成员作典型发言,把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或者困惑和其他成员分享,力求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是网络互动。建立“工作室”网站,进行网络对话与切磋,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专业成长,使网站成为工作室每个教师的发展加油站、成果辐射源和研究生成站。

五是课题带动。工作室将依托课题“丰富班级文化,创建优秀集体”,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率领成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成员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探索,提高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指导成员反思班主任工作,联系理论并加以提升,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成员的创新工作能力。

六是评价促动。建立工作室管理运行制度、制定工作室奖励细则、完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推进团队评价、项目评价。通过评价的系列改革,起到激励发展、指引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所申报专题项目研究

1.对所申报专题项目的基本认识与已有的研究基础

2.研究的主要目标

3.研究的主要内容

4.研究的主要方法

5.研究的主要程序

6.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一.对所申报专题项目的基本认识与已有的研究基础

德育的核心不是强制和服从,而是内化、自主和创造。在德育过程中,班级文化对于德育内化、和谐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功能。积极的班级文化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的集体,培养出一批积极乐观的阳光学子、优秀公民。

    本人多年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已具备如下的研究基础:

一)是有高度的责任心。“假如那是我的孩子”,这句话支撑着我在班主任岗位上坚守了十六年。我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严格而自由”,我用严格的规范要求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欣赏学生,用自由的精神引领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培养的学生均健康阳光,向上、向善、向美。我们的班级也成了最快乐集体、最温暖的家庭、最和谐的团队。我们也多次被评为常州市先进团支部、常州市先进集体。

二)是有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工作期间,我会经常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会主动学习《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杂志上的先进经验,还抓住机会学习魏书生、任小艾的班级管理经验。尤其是到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年硕士学习,更是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教育理论,有时间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此外,我还参加了全国班主任工作培训,参加了心理沟通的培训。

三)是有丰富的教育科研水平。工作23年,班主任工作18年,为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从班级常规管理、和谐班集体建设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担任班主任以来,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十多篇。如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了《当道德挑战传统时》,在《班主任》上发表了《网上祖国万里行主题班会设计》和《激发主体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德育论文。同时积极参加德育课题研究,参加常州市级课题《人文化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该课题已顺利结题;担任国家级课题《丰富普通高中学生文化需求的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子课题组长,开课题已顺利开题,并进行了阶段性研究。

四)是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先后担任十八年班主任,六年校团委书记、两年德育处副主任、一年校长助理和四年年级部主任。在不同的岗位上的历练,使自己有了较好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也养成了自己果断干练的工作作风。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以课题“丰富班级文化,培养优秀公民”为统领,开展德育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成长的文化需求——满足学生内心成长的文化需求,让学生成长为心态阳光、守诚明礼、勇于担当、有为天下的优秀公民。

(2)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建设,让班级成为书香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3)研究班主任自身发展——提升班主任自身素质,改进德育工作方法,使班主任成为智慧型、专家型德育工作者,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领路人。

四、研究的主要程序

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

5.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论文论著:工作室成员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编写《主题班会案例》等德育教材。

(2)开设辖市区以上主题班会、公开课,同时拍摄研究课。

(3)建设好自己的特色网站

(4)撰写德育校本教材

(5)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

(6)工作室成员应在我市优秀教师成长“五级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

(7)研究报告一份;各子项目研究报告若干。

四、需要的保障、支持条件

1.武进区教育局领导十分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将会投入充足的研究经费,确保本工作室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希望学校为工作室的正常运行提供组织保障和后勤保障,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名师工程”系列。

3.请有关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这项工作,适当减轻工作室成员的工作量,让工作室成员抽出一定的精力参加工作室的各项活动,确保工作室工作有成效。

4、工作室成员要有开放的心态,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五、工作室成员主要分工

工作室领衔人: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安排、指导完成研究网站的建设、论文的撰写等。

秘书长:负责具体性工作(活动的安排、经费的管理)

书记员:负责活动记录,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宣传员:负责活动的摄影摄像和活动报道。

信息员:负责网站的建设和信息的发布等。

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六、工作室规章制度

(一) 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3.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二) 工作制度

1.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工作室领衔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三) 考核制度

1.工作室主持人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

2.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主持人和领导小组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附件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6037921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古方路818号 邮编:213161 电话:0519-86556341 邮箱: wjsms@163.com

    Baidu
    map